赵白鸽这三年:摘官帽得罪人挨网友骂不生气

2014年09月04日10:53     第28期      我有话说(0人参与)

  与三年前相比,已卸任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的赵白鸽,低调了很多。

  9月2日下午4点多,官方发布中国红十字会的人事变动消息:赵白鸽不再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回望执掌红会这3年,似乎没人能理解赵白鸽的无奈,从临危受命掌舵红会,到最终卸任,无论她做什么,最终的结果都是网友的骂声一片。

  在一个颁奖活动前,我有机会在化妆间和赵白鸽对话。我问她红会受这么多骂,压力大不大。她说,儿子曾经劝阻她,“妈妈,你不要再做红会的事情了”。赵白鸽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网上天天都在骂你是大恶”。

  说这话时,赵白鸽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第一年:说话办事有干劲被称“赵大嘴”

  这跟2011年9月,时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的赵白鸽刚调任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时的状态完全不同。

  最初上任的赵白鸽事实上对红会这个组织并不了解,连续恶补几晚历史沿革之后,赵白鸽第一次站在媒体记者面前。

  她到红会上班的第一天,我联系采访无果,直奔红会办公室堵她,没有堵到她,但见到了她的秘书,秘书说采访没有可能。

  没想到第二天我就接到她秘书的短信,说赵白鸽想约几个记者座谈聊聊。

  在红会会议室我发现已经有四五个媒体同行。赵白鸽直言,这次不是采访,而是虚心请教记者们如何去应对这场来势汹汹的信任危机。

  她也讲了红会,但可以听出来,她对红会其实了解不多。

  “她没有领导架子,待人亲切,爽朗有活力,说话办事很有干劲儿。”这是红会一位工作人员对赵白鸽的描述,事实上,这也是赵白鸽带给所有人的印象。

  在上任红会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赵白鸽在媒体面前露面十分频繁,有人甚至在私底下称呼她“赵大嘴”。

  她很少回避媒体。对于媒体提出的刁难问题,赵白鸽几乎从不推脱,最后她还会向记者们分发自己的名片,名片上印有她的手机及秘书的联系方式,便于大家随时跟她沟通。

  但她一般不会接电话,但短信肯定回。她解释,因为她老在开会,接电话不方便。

第二年:骂声中强推改革,恳求媒体给时间

  对于一些红会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期待赵白鸽的到来能为红会带来新气象。

  事实上赵白鸽也确实强力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她曾当众断言,红会若不改革,必将被时代淘汰。

  财务公开透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改革管理制度、红十字医院管理改革等等,一些还未及完成的事情,她偶尔也会讲给媒体听。

  她这么做有她的考虑,当底下的工作人员听到领导都已经把消息放出去了,就只能加紧速度,推进工作。

  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确实解决了一些并不在赵白鸽任期内发生的“疑难事件”,但也得罪了一些红会系统内并不想摘掉乌纱帽的“官老爷”。一位红会内部人士曾私下透露,赵白鸽到红会后,换了不少人。

  即便改革如火如荼,也未挡住公众对红会的一片骂声。红会依然不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公信力危机事件:募捐箱的、冠名医院的、项目基金的……

  各种事件的传播速度,公众的骂声,让赵白鸽和同事们感到:这些引爆点,随时都可能演变成“郭美美后续”。

  但赵白鸽从未放弃过,她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恳切地跟记者们说:“我今年60岁了,来红会只有16个月,我有改革的决心和抱负,我想推动改革,把红会变成一个真正代表老百姓,老百姓真正拥护的平台,但维护红会这个全国上下几千家机构统一的平台,希望大家给我们一点时间。”

第三年:受负面评价触动收缩“开放”,但不生气

  赵白鸽在红会是出了名的工作狂,红会工作人员曾透露,赵白鸽有时候会加班到凌晨四五点,她的司机和秘书的洗漱用品都在办公室里专门有一套。

  在发出“不能翻转黑十字会印象,就自动请辞”的声音后,赵白鸽不再愿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了,红会的整个改革也成了一个谜,大部分情况只能靠猜。

  有知情人士表示,赵白鸽逐渐收缩自己的“开放”态度,是因为上任两年来,受到一些“断章取义”的媒体报道和网友态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得知由于公众对红会负面评价严重,一度影响到红会工作人员的亲友求学任职等问题时,她受到极大的触动。

  三年来,赵白鸽老了很多。

  去年我曾问她,有很多人骂她和红会,她生气吗?她说“我不生气,我知道他们并不是骂我,而是对政府改革产生的不满,我们努力做事就可以了”。

  一年半后,已经不做记者的我,听到的是白鸽离任的消息。

(雨文,公益媒体人)

(新浪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分享到: